錄影帶[1][2][3]是磁帶的一種,用作記錄影像資訊,配合錄影機 (Video Cassette Recording) 操作,能錄製及播放影片。史上首個錄影機(型號:VRX-1000) 出現於1956年,由 Ampex 公司生產。當時 50 年代美國電視行業起飛,但卻使用顯像管來紀錄視頻,它的畫質相當低劣。基於東西海岸的時差,電視台新聞需要根據時區進行兩次直播,或者在偏後的時區播放畫質低劣的顯像管視頻錄像。
然而,錄影機比顯像管更清晰方便。所以當它推出後,歐美電視台廣範使用,當年 11 月 30 日,美國 CBS 電視台成為第一間使用這項新技術錄播新聞的機構,其後英國電視台 BBC 也於 50 年代末近入錄影機技術改善影像播放質素。儘管當時錄影機的售價為 5 萬美元(相約今天 250 萬港元),零件亦要經常更換,依然很多電視台爭相訂購。
但在現時數碼及網絡時代,錄影機以經衰落,連取代錄影機地位的 DVD 也早已失去市場青睞,錄影機及錄影帶都成為收藏物。上世紀 60 年代,隨着錄影機技術發展,開始衍生錄像藝術,有錄像之父之稱的白南準 (Nam June Paik,1932 - 2006)為首批利用錄像技術創作的藝術家之一。